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四川盐亭县农信联社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0-10-13 09:57:10 来源: 作者:吴 贝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亲自作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让“双城”经济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经历了三次完善和提升:早期概念是城市群,主要包括城市范围划分和功能定位。中期概念是经济区,把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并列纳入国家战略,努力将其发展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最终概念是“双城经济圈”,主要突出成渝“双核”的地位作用,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归纳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进入新时代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下的金融发展格局也在悄然变化,如何契合“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推动金融创新与合作,提高金融的发展保障能力,最终形成能够适应“双城经济圈”发展新要求的金融新格局,这是四川农信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作为基层县级联社,如何从宏观破局、微观入手,主动积极参与到“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是亟需探索和思考的课题。

一、四川农信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意义

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农信的重大历史机遇

        重庆是中央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是西南地区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成都是西部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特大城市,是国家高新技术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成渝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成效,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服务业、科技、教育、医疗、文旅资源等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不断完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较大差距。2019年成渝地区GDP为长三角地区的29.6%,民营经济增加值为长三角地区的34.3%,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为长三角地区18.8%,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数量为长三角地区的8.3%,R&D经费支出的GDP占比为京津冀地区的54.5%,说明成渝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集约化程度较低,经济质量不高。差距就是发展潜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将在制度安排、政策供给、放权让利、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要素配置、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四川农信作为四川体量最大、网点最多的金融主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是重大历史机遇,在金融创新、产品服务等金融保障方面展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提升四川农信整体金融发展水平

       从发展现状来看,成渝经济区经济、金融“双核”特征比较明显,成都和重庆两地金融资源聚集和金融服务水平比较高,但区域内大中城市之间、各中型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发育、金融体系建设等存在较大差异。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有利于发挥成都、重庆的“双核”动力,带动区域内中小城市的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四川农信应充分发挥其点多、面广的渠道优势,二级法人的决策优势,实现金融资源的统筹协调和合理分配,切实提高对“双城经济圈”的金融支撑能力,同时,根据建设规划需要,创新融合发展,优化金融结构和服务模式,支持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提升四川农信科技金融水平

       四川农信在科技金融方面明显落后于国有商业银行,发生于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四川农信的线上金融服务能力接受了严峻的考验。自四川省联社将“智慧银行”建设部署推进以来,系统上下已将发展科技金融作为农信社改制转型的有效途径。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实施,为四川与重庆金融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也为四川农信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川农信应在做好传统金融服务的金融上,立足“三农”,推进金融创新,强化科技引领,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科技金融资源精准流向中小微企业、“三农”经营主体等,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全力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绵阳市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定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绵阳市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是重大政策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将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专门支持政策,并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有关支持政策,以及省上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20条政策》等形成叠加效应,为绵阳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环境。二是重大平台机遇。当前,川渝两地正在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四川省委明确提出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支持绵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和国家重要国防科研生产基地。此外,四川省政府正在加快打造省级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新“一会两地”、共同举办、轮流举办等模式,提升西博会、科博会等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等等,这些重大平台都与绵阳息息相关,这为引领绵阳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三是重大项目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四川和重庆,都提出抓实补短板、打基础、增动力、利长远的重点任务,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必将带动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间产业深度合作,为绵阳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绵阳带来的巨大挑战

       一是“双城”虹吸效应越来越大。成都和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大、发展质量高,原本就有很强的虹吸效应。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加持下,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所产生的虹吸效应也会进一步加大。二是经济圈内竞争日趋激烈。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可以预见,区域中心城市都会抢抓这一重大机遇,卯足干劲、竞相发展。如果不加速发展,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也会成为一纸空谈。三是区位劣势还有扩大可能。绵阳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北部,既不在成渝中轴线上,也不在“两翼”,又毗邻龙门山断裂带和川西生态保护区,西南向与成都隔着德阳,东南向与重庆隔着南充、广安。现在四川省委政府正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支持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与渝西城市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地理条件客观上不占优势。四是产业发展同质化竞争加剧。从重庆来看,电子信息和汽车是其两大支柱产业,拥有京东方、康宁玻璃、腾讯、浪潮、长安福特、力帆等知名企业,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从成都来看,电子信息、汽车也是其支柱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已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从绵阳来看,电子信息、汽车是工业重点产业,但与重庆、成都相比,绵阳产业整体规模小、骨干企业数量少、品牌影响力弱、利润贡献率低。绵阳产业发展方向与成都、重庆的趋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同质化竞争。

绵阳市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在关于《中共绵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对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四个发展定位、四个主攻方向、八大行动”的系统谋划。

     “四个发展定位”——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建设国家重要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建设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

     “四个主攻方向”——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I型大城市。

      “八大行动”——实施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行动,实施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交通基础设施畅通行动,实施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行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协同行动,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动,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行动。

三、绵阳农信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SWOT战略分析

       优势分析。一是稳定的客户资源优势。农村信用社深耕农村市场长达六十余年,与农村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近乎垄断的农村客户资源是农信社未来发展的支柱优势。二是机构网点资源优势。基础金融服务基本覆盖了全农村地区,能真正做到贴近农村、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具有天然的信息对称和同步优势,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没法比拟的。三是品牌资源优势。农信社在广大农民心中具有良好形象和市场信誉,形成了很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劣势分析。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受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制约,农信社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网点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薪酬制度等存在缺失和落后,很难留住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弱。受地域、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务经营创新性不够,服务手段落后,经营形式单,信用工具落后,业务大多还停留在传统存、贷款业务阶段,其创新能力、硬件配置、结算手段和科技运用等明显处于劣势。三是风险管理整体滞后。对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认识不够,风险识别敏锐性不强,风险管理方法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多样的定量、定性分析工具和手段,对风险的认识较为滞后。四是科技支撑体系相对落后。农信社在科技的创新与投入方面远远不及国有商业银行,线上产品和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客户现代金融服务需求,加之科技人才的匮乏,以致在同业竞争中短板更加明显。

       机遇分析。一是国家政策倾斜。“双城经济圈”建设必然伴随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涉及金融、“三农”等领域的优惠政策,将是绵阳农信发展的“指向牌”。二是经济圈建设旺盛的融资需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在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发展以及农业等方面给绵阳农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挑战分析。一是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金融机构都想要能分享“一杯羹”,国有大行、专业银行不断下沉发展重心到基层,延伸服务触角到广袤的农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竞争形势。二是优质客户和市场份额的流失。随着农村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的增多,竞争日益加剧,业务、客户和市场逐渐走向细分,过去一些主要依靠农信社信贷支持成长起来的优质客户转向他行,严重威胁着农信社在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三是互联网金融深化转型迫在眉睫。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正直接冲击着金融机构的传统服务模式,后疫情时代,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势必加速,农信社必须从科技、人才、财力等层面做好“全力冲刺”的行动准备。

四、盐亭县农信联社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路径探索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农信社而言,既是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抓不住,可能变为挑战。挑战应对的好,也可以转化为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努力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升级数字化银行提升创新能力

        特色差异化产品驱动,践行普惠金融。盐亭县农信联社在渠道和科技支撑等方面比较优势弱,要想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将产品创新作为首要突破口,保持与新业态新模式的良好适配,加强业务模式创新,推动业务转型,突破传统运营管理模式,拓展业务领域,为各类型交易平台和商业主体提供特色化、定制化金融产品服务。如通过与各类场景平台的合作,借助融入场景的综合金融服务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深化前沿科技驱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金融行业从来都是科技应用的先行者,也是最容易被科技改变的行业之一,金融科技就是当下最重要的金融特征。盐亭县农信联社将积极探索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合作,运用科学技术去寻求普惠金融的有效解决方案。如:实现客户业务申请、身份验证、授信评审、合同签约、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全业务流程线上化,审批全程自动化。

       立体多维数据驱动,重塑普惠金融业务模式。信息即生产力,大数据获取、加工处理及应用的能力正逐步成为数字银行的核心关键竞争力。盐亭县农信联社可以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运用和跨单位的数据互通,不断创新“银政”“银企”合作模式,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扩大数字普惠金融产品辐射范围,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获得感。

      打造绿色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发展,一定是可持续的发展,也一定是绿色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提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盐亭县农信联社应积极主动对接绿色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企业投资绿色项目,定制详细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助力绿色产业在县域集聚。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建设低耗高效城市。充分利用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制定相关政策框架,探索解决绿色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并抑制污染性投资,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与绿色技术革新的同时,助力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发展任务。同时,支持加快适宜绿色建筑技术推广应用,发展节能低碳美观实用的绿色建筑,支持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支持县域生态环境修复,推进低耗高效城市建设。此外,与相关行政部门对接协调,不断完善统计、支付、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为绿色金融发展创造优质的生存环境。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大过剩产能信贷支持压减力度,大力支持发展清洁循环生产,拓展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布局,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安全追溯,加快绿色品牌培育;大力支持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康养基地等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产业,推动我社将生态环保指标分析纳入贷款流程,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能力建设。

      紧贴政府发展方向深度做好金融服务

       认真研判政策走向,找准政策红利释放“窗口”。从全市来看,绵阳市2017年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2000亿元,2019年达到2856.2亿元、进入全国城市百强,2020年将突破3000亿元。绵阳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年初对绵阳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了“四个发展定位、四个主攻方向、八大行动”的系统谋划,将促使全市推出一批奠定绵阳高质量发展基础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必将大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县域来看,十三届县委以来,盐亭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发展动能不断积蓄,GDP总量突破百亿后,增速保持较高水平。“1235”工业格局加快形成,川义生物、西南地板产业园等20余个工业项目落地开工;“4+2”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盐蓬路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初步成形,新希望15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正式签约,凤集全自动化蛋种鸡产业基地项目加快建设等,这无疑将会带来新的发展良机。

       立足县域产业实际,满足“三农”金融需求。盐亭作为农业大县,生猪产出大县,做好服务“三农”金融服务工作,是实现整个盐亭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围绕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满足“三农”多层次金融需求,主动适应土地流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融资担保方式,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等“四权”担保融资业务,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积极探索农机具、存货、订单、应收账款、水域滩涂使用权抵押等创新业务,逐步扩大农村贷款抵(质)押物范围。不断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延长农村金融链条,因地制宜支持以生猪、花椒、柑橘、核桃、蚕桑、中药材为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支持县域家庭农场、专合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紧贴政府发展脉搏,强化贷款营销投放力度。紧跟政府县域发展规划,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资产业务营销,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是持续强化公司客户贷款营销力度。主动对接商务、工信、发改等相关部门,认真梳理辖内省、市、县各级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对接、营销清单,积极满足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需求。二是持续加强小微企业客户贷款营销力度。全面梳理县域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实行客户营销名单制管理,形成常态化营销机制;不断丰富小微类客户群体信贷产品,建立灵活的小微信贷产品创新机制,优化担保增信措施,增强小微类信贷产品与市场的融合度;深入分析研究企业融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不断增加有效信贷供给,全面满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强化成本管理,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等多种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彻底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继续做大消费领域信贷市场。持续加强县域优质楼盘的营销力度,积极做好住房按揭贷款及其衍生的住房装修、大宗消费品购置等有效信贷融资服务;继续加大公职人员等中高收入群体购买汽车、旅游消费等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营销力度。

       抓住发展契机,全力推进深化改革。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契机,实现盐亭县农信联社的重大变革。一是立足产权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按照省联社产权改革工作整体部署,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优化股权结构为重点,以加快业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为基础,做好定向增资扩股工作。通过制定股权改革方案和实施规划,加大股募集力度,增强商业银行、法人企业、民间资本对农信社投资入股的预期响应,引进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计划2022年达到改制组建农商行标准并启动改制,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农信社改制为产权明晰、资本基础牢靠、股权结构合理的股份制企业。二是完善法人治理,提高经营活力。抓住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不断加快经营发展,提高经营效益;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提升资产质量;引进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合理补充资本金,不断优化股权结构,提升资本充足率,全力做实监管指标,实现农商行的成功组建,积极吸收和借鉴商业银行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一整套与现代金融业发展相适应的产权体制、运行机制和风险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股东、董监事的参政、议政作用,全面提升法人治理的规范化程度,力争用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来深入推进农信社的长远发展。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