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诗词的温度

时间:2020-03-04 15:07:31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何登运
      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诗词是传承古今文明的桥梁。近期由于工作原因,组织举办了一届诗词大会,恶补了被遗忘的诗词名篇,重新唤起内心的诗意空间,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诗词是有温度的,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豪气冲天的情怀与理想;还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诗词中浪漫的季节景象,或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等忧国忧民的篇章,诗词都以她独特的温度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情、关怀与慰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中能感受到一种永恒亘古的孤独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感受到天才的自信和气度。四言诗经、五言古风、唐诗宋词,构成了诗歌国度中无比壮丽的景象,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成为我国历史的精华所在。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寻常百姓,诗词是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遨游诗海、美不胜收,经典流传、生生不息。希望通过诗词大会的形式,唤醒人们心底最亲切也是最温暖的一份文化记忆,共同感受诗词的魅力美妙,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文人、学士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发展也是不遗余力的。从先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伟大师者孔子不遗余力的周游列国、游学普学,诗歌是那些刀光剑影年代中最公平的精神食粮,记录达官贵人的奢侈,也铭记着天下寒士的艰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的智慧总结离不开诗歌的表达,古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中国的文人雅士离不开诗词,无论高楼,还是尘埃,诗词总会在需要的时候始终陪伴,诗词与诗人可以说是彼此成就,彼此成全。

      古典诗词涵盖了中国人的精神情感。希望身处凡尘俗世的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不妨每天抽出些时间读读诗词吧。伴清风明月、饮清露山泉,品味人生的聚散、感受诗词的温度,相信她定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份久违的安静与平和。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