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文化 > 信合艺林

书法记事

时间:2021-03-05 17:33:45 来源: 作者:栾 桅

  2020年9月19日,我们在古都西安双仁府见到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书法家孙见喜老师。15年后的这次重逢,让我们深深感到,我们都已经老了。

  2005年的夏天,我的女儿还是正在读高中的一名学生。她所在的学校,有意请一些名作家、名师为同学们开阔视野,于是我邀请了曾经做过教师的著名作家京夫老师和正在担任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的孙见喜老师,为学生们做了一场专题讲座。讲座很成功。在“文学依然神圣”,“文学照亮人生”的启迪之下,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大都步入了大学的殿堂,也有很多人爱上了文学,拓宽了人生之路。

  在同是古都的邯郸,孙见喜老师在邯郸新华书店举办了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山匪》签名售书活动,和京夫老师一起参观了邯郸广播电台,同邯郸作家举行了座谈会,参观了邯郸的丛台、人文古迹黄粱梦等景区,可以说收获满满。

  因了这次讲座,我和京夫、孙见喜老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交往。2009年,我的散文集《让心飞翔》在太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虽然孙见喜老师已经退休,他还是介绍了党晓绒老师作了我的散文集的责任编辑。在京夫老师的引荐下,著名作家陈忠实老师为新出版的《燕赵散文》题词。我们还同陕西的许多文学艺术界的名师有了学习的机会。

  十五年间,我们经常电话畅谈友情,相互关心,相互问候,友情愈发真挚。2007年12月,我去西安参加一个会议,抽空联系孙见喜老师,才得知京夫老师患病。当晚去京夫老师新居探望,敲门就是不开。15分钟后,屋里灯亮,京夫老师得知是我,让他夫人开门,自己从床上穿戴整齐,挺着病弱的身体,为我倒水,在新出版的长篇小说《鹿鸣》的扉页上签名,教导我多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教导我文学要以人性为起点,教导我文学要塑造真善美的艺术形象。一个作家的良知,深深感染了我。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2008年8月3日,京夫老师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孙见喜老师匆忙中没有及时通知我,我遗憾未能送京夫老师最后一程。我后来知道,为京夫老师送行的人很多很多。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老师去世,据媒体报道,数千人送别。他们作为一代文学名师,在我同他们的交往中,深知无论作品和人品都是值得敬仰的,是我一生的楷模。

  这两年里,孙见喜老师除了在微信里讲话,为我们单位企业文化广告语题词,还不断拨通我的电话,邀我到西安见面。2020年6月,我和几个已经离岗的同事到云南旅游返程时,在西安停留,原本想见孙老师一面,只可惜他在商洛老家,未能见面。直到我和光华老弟,还有我女儿一起专程看望拜会了孙见喜老师,才圆了我们的一个愿望。

  在西安,孙见喜老师诚邀了著名作家晓雷老师、西安日报总编张更武老师、散文作家周媛、古乐器演奏家张霞、我的散文集责编党晓绒老师等一起畅谈文学艺术,欢乐气氛融融,让我们终生难忘。

  在孙见喜老师家,夫人是一个热情大方的音乐人,虽然家里搞暖气工程施工,落脚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还有点乱,但孙夫人一点也不失礼节,忙碌中为我们端茶倒水,显得格外亲切。孙见喜老师先是帮我们打印照片,而后签名赠书,从书房到工作室,为我们挥毫泼墨,题词留念,不辞辛劳。孙见喜了解我的性格,知我喜欢广交朋友,于是以浓重的笔力,为我写下了“云集海会”四个大字。写完后,他没有终止笔墨,而是在“云集海会”的下方,用数十个字写下了我们相识、交往的过程,抒发了关心、珍惜、相互祝福的情感。整幅作品,笔墨之间流淌着真切的记事,抒发着浓浓的情感,镌刻着深深的友谊,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书法作品所承载的内涵和文化。用书法记事,对于拓展书法作品的传承,我觉得更有新的意义。这也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

  今天,再一次赏读孙见喜老师的书法记事作品,让我想起了诸多往事。品读孙见喜老师赠送他撰写的新版《贾平凹传》和他的散文选集《跪拜胡杨》,更能知晓他文学作品中的气概和学识。让我更加地敬重他,向他学习,为我们的深厚情谊增添营养和甘甜。

  2021年2月24日于邯郸雪夜

  栾桅:本名李新县,系河北省邯郸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艺委会主任.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