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农商前沿

“产品+服务+科技”,助推“小而美、小而优”农商银行建设

时间:2020-04-15 14:17:27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会同农商银行 蒋超

  今年以来,会同农商银行围绕“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发展愿景,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推动建立“产品+服务+科技”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服务“三农”机制,以有效可行的行动铺就“小而美、小而优”的农商银行发展之路。

  创新产品无缝链接“三农”需求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家住坪村镇的张明秋因疫情影响暂时不能返回广东工厂务工,几个月没有收入的他望着自家的农田发愁。在了解了张明秋的情况后,坪村支行客户经理上门服务,为其发放了5万元的“福祥·农易贷”贷款。“有了这些钱,我马上就可以备好农机、农资,抢抓春种的好时机,真是太感谢农商银行了。”张明秋兴奋的握住客户经理的手。

  随着“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助力乡村行动启动以来,会同农商银行深入农户、商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开展逐户上门、调查走访、建立档案、综合评定,在拓展客户群的同时收集了相当多的需求信息。在坚持“合规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上,推出了农易贷、商易贷、居易贷、装易贷、车易贷、普惠乡亲贷等专门针对“三农”服务的“福祥”系列信贷产品,可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农民消费、农村建房、购置车辆等各个方面的金融需求。

  服务升级塑造“农商”品牌形象

  为让辖内更多的农户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在“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行动要求的基础上,织就更细、更密的金融服务网,实现了总行领导包片、部门人员联点、客户经理包片的“三级”服务管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金融协理员、金融组织员的职能,密切“农银”联系,进一步下层服务重心,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船小好调头”是农商银行很大的一个优势,而会同农商银行把这一优势进一步放大。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进一步优化了信贷流程,根据部门设置调整了贷款审批委员会,结合工作实际,对贷款操作规程、押品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在符合合规管理的前提下,下放了部分贷款审批权限,使贷款发放周期朝更加“短、频、快”的方向发展。

  疫情期间,先后出台了《“暖春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人民银行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促进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实施方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配套制定了合理简化贷款手续、优化贷款展期手续,适当增加授信,降低“三农”客户融资成本等信贷服务措施。

  科技赋能开启“指尖”服务方式

  疫情的发生,更加坚定了会同农商银行在推进科技转型的决心,也加快了追赶其他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水平的步伐。

  为积极顺应“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新趋势,不断优化和丰富金融服务,会同农商银行在去年10月就上线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和互联网融合的商务平台--“福祥·惠商城”,也是会同县首个银行与商户(企业)联合、共同为消费者服务的本地在线电商平台,系统对所有人开放,只要登陆注册后便可在商城内享受各个商家的优惠活动,目前商家数已达140多户,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目前已累计注册用户32402人,每天活跃用户平均达到5603人。

  疫情期间,迅速组织人员对“福祥·惠商城”在线“业务预约”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延伸服务渠道,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客户只需登陆“福祥·惠商城”业务预约模块,即可实现在线预约存贷款、办理ETC等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金融服务。截止3月底共收到客户业务咨询预约1068笔,贷款预约473笔,金额4897万元,ETC在线办理326户,客户经理与客户对接4035人次。

  今后,会同农商银行将继续从四个方面发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和自身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持续推进“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姓丁。农商银行姓“农”,发展在“三农”,服务也必然在“三农”,通过开展“三级共创”,把服务不断向下延伸,提升农户金融服务获得感。二是持续推动科技转型升级金融服务方式。基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业务发展作用,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甄别客户风险与需求,多种手段丰富线上线下金融产品,探索构建线上平台扩宽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致力于扶持当地特色绿色农业品牌。三是持续推出创新创优金融产品。进一步紧密结合“三农”发展需求,创新支农惠农信贷产品与服务,加快各类涉农信贷产品的推出速度和推广力度,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