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农商前沿

河北昌黎联社打好金融服务 “组合拳”“输血”实体经济

时间:2020-10-22 10:35:38 来源: 作者:

  今年以来,昌黎联社紧紧围绕“兴农扶商、裕泽昌黎”经营理念,发挥行业优势,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全面助力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截至10月15日,该联社贷款余额101.43亿元,较年初增长10.89亿元,其中:发放支农贷款1.01万户、余额63.07亿元,较年初增长5.8亿元;发放企业贷款258户、余额56亿元,较年初增长5.17亿元。

高度重视,打好思想意识“拳”。

  成立金融服务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全面负责推动辖内各项复工复产措施的落实落地。将全辖41家网点划分为6个工作片区,由中心社主任担任片长、其他网点主任为组员,按照“责任田”管理制度要求,推进片内信贷业务开展。研究制定多项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要点和方法,明确各机构工作目标,由领导班子按旬督导,综合业务管理部按月考核,按季通报。紧紧围绕县域发展目标和当地特色产业,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合作,选配优秀党员干部、员工深入辖内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与回访,宣传金融知识,讲解扶贫政策。同时,积极谋划本地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做好扶贫小额信贷“百日会战”各项工作。

银政合作,打好入户调研“拳”。

  加强与辖内村两委、党员干部等人士的沟通联系,一对一、面对面讲解信贷产品的优势和意义,借助其人脉关系网,储备信贷意向客户。通过在村委会公告栏张贴宣传公告、广播支农信贷政策的方式,加深农户对该联社信贷业务的了解,提高知名度。主动与县税务局、农业农村局、畜牧局对接,获取辖内优质企业名单,按照就近原则,由客户经理上门服务,对县域内纳税大户、种养殖大户及小微企业主等经营主体进行重点营销,并登记资金需求台账。由班子成员带队,实地调研走访辖内水产品冷冻销售、果蔬批发、物流运输、医药生产、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缺口,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制定专项授信方案,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资金支持。

创新产品,打好支农支小“拳”。

  为满足农户生产经营需要,依据其种养殖规模、家庭经济收入及自身信用状况,专门推出“农贷宝”“商贷宝”“蔬菜贷”“家庭贷”等特色信用贷款产品,按照“保本微利、让利于民”原则实行利率优惠,及时解决了农户因着急用钱但又缺少有效担保的融资困境,守好“米袋子”和“菜篮子”。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有效缓解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该联社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中小微企业量身打造“商户贷”“裘易贷”“信易贷”“小微企业主+企业”担保信用贷等多款手续简便、使用灵活、利率优惠的信贷产品,放宽贷款条件,优化贷款手续,提高获贷率,为企业健康发展增添金融动力。将“双基”共建信用工程与金融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效资金需求,为辖内贫困户“量身定制”金额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在合理条件下可以享受续贷政策的系列精准扶贫产品,做到能贷尽贷。同时,积极为辖内旱地黄瓜、新集马铃薯、两山草莓、海水养殖、肉奶牛饲养等特色产业链发放信贷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截至10月15日,该联社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6户、金额31.5万元,占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总量的100%;为特色产业链发放贷款19.8亿元,带动全县近1.8万名农户实现就业增收。

优化服务,打好客户体验“拳”。

  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在合规经营前提下,简化办贷手续,明确办结时限,做到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提高客户满意度。借助移动展业设备,由客户经理上门办理开卡及手机银行等业务,及时满足客户贷款办理所需的前提条件,节省客户办贷时间。授信成功后,再由客户经理进行“手把手”教学,现场指导客户用手机银行体验贷款用信、还款等掌上操作流程,让其更为直观地感受特色信贷简易、方便、快捷的产品优势,增强客户认可度。组织开展“金融大集”“金融校园”“金融社区”“金融企业”等系列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重点介绍该联社特色信贷产品与当地向阳产业,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联社共举办金融知识宣传活动80余场次,营销存款180余户、金额4600余万元,营销贷款130余户、授信金额3600余万元,有效加深了农信社与当地百姓的“鱼水之情”,加快县域实体经济稳定向好发展。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