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观察 > 金融研究

对建立完善中小商业银行利率定价 管理机制的探索

时间:2019-10-22 16:36:33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李双位 常晓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央行、监管部门和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建立科学的存、贷款利率定价管理机制,克服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就此发表肤浅看法。
一、间接融资市场的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
间接融资市场效率是指利用资金价格引导,在供给与需求作用下有效地配置资源。市场失灵是指破坏性地打破市场均衡,造成社会融资成本提升,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可能引发银行财务危机或支付风险的现象。在间接融资市场上,涉及资金卖出者(以下简称存款人)、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资金买入者(以下简称借款人),银行在三者中肩负媒介角色,既是资金需求者,又是资金供给者,这样形成了两个市场,一是由存款人与银行组成的市场,我们称其为存款市场。二是由银行与借款人组成的市场,我们称其为贷款市场。下面,我们分别就两个市场的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问题展开讨论。
(一)贷款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中的利率扭曲问题
为有利于透彻地分析这一命题,这里,我们把资金市场上,资金供给者一方的存款人与银行合并,不考虑银行资金的来源,假设资金市场上,只有银行和借款人组成的贷款市场。我们分析贷款利息的来源、利率的形成与决定因素以及贷款利率的扭曲问题。
第一、关于利息的来源问题。马克思的利息、利率理论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银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企业,它的特殊职能就是充当货币借贷关系中介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那里分割到的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最终转化形式,利息的性质决定了利息量的多少必然取决于利润总额的高低,利率水平取决于平均利润率水平。借贷资本的运动公式为:G--G',G'=G+△G,这个△G就是借贷资本以利息名义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哪里瓜分到的剩余价值,即:借贷资本利润。按照马克思的分析,由于借贷资本具有双重性质,则平均利润必然要在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笔者认为:贷款利率是由平均利润率调节的。探讨建立完善中小银行利率定价机制,重述利息的来源问题,是银行在市场上找准定位,处理好银行与借款人,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关键所在,坚持与把握这一观点,是新时期制定利率政策,建立完善利率定价机制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在贷款市场上确保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
第二、关于利率的形成与决定因素问题。贷款市场形成的利率,不是天然自发形成的,它是市场上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银行同业之间、借款人之间相互博弈、竞争的结果。银行与借款人,一个想着以较低风险、较高利率卖出资金,一个想着以较低价格、较高回报买入资金。银行考虑成本、利润和风险,考虑同业竞争;而借款人则考虑贷款利率与投资回报的对比。银行发放贷款,会选择收益高、风险低的客户,在市场发起贷款利率报价,借款人则根据投资回报、风险状况选择合适的利率报价借入资金。双方交易完成过程也是利率形成的过程。当前,贷款市场主要特征:1、以众多银行为市场主体的供给者,提供着无本质差别的各类信贷产品,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保证贷款等等产品。2、众多的供给者和众多的需求者,没有一个单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影响市场的价格。所有的市场主体都接受了市场价格,任何供给者和需求者都无法改变或主导市场价格。以邢台辖内农村商业银行为例,从2014年—2018年五年间,邢台农村信用社全辖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014年8.44%、2015年8.67 %、2016年8.48%,2017年8.32%、2018年8.44%,而辖内清河农商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014年则为7.62%、2015年7.06%、2016年6.92 %,2017年6.57 %、2018年6.54%,清河农商行贷款加权利率明显低于全辖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的原因就是清河县辖内各家商业银行充分竞争的结果,这一现象,印证了在市场的充分竞争下,单个银行无法改变市场价格。贷款利率是否合理,资源是否得到最优配置,是市场的效率问题。按照福利经济学观点,市场有效率的标志是贷款配置是否使交易双方总剩余最大化。总剩余是指以借款人支付意愿下的最高利率减去银行提供贷款的最低成本。公式:总剩余=借款人支付意愿下的最高利率-银行贷款成本。以LPR为例:假设借贷双方贷款成交利率为5%,其实,借款人根据资金投资回报,支付意愿是可以接受8%的贷款利率,而银行资金成本为2%,那么,交易双方的总剩余为6%,银行与借款人各得到3%剩余。银行以同行业最低成本2%,赚取了3%的剩余,借款人在8%的支付意愿下,以5%的利率获取了贷款,其得到3%剩余,这一交易表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从当前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和市场的运行情况看,基本实现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关于市场失灵与贷款利率扭曲问题。贷款市场的失灵表现为个别市场主体效率的丧失。利率与利润率对银行与借款人来讲,是一种双向约束。银行发放贷款,确定利率要考虑借款人利润率的高低,即:利率高低以利润率水平为约束;而借款人借入资金,则要考虑利率水平,利率的高低决定了是否借入资金。贷款市场两个主体之间,分别以利率和利润率互为约束。利率的扭曲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交易行为失去双向约束。即银行利率定价失去了利润率约束,突出表现为高利率,而借款人失去利率约束,盲目借入资金。银行在发放贷款中,针对未来信用风险,往往以高利率的方式进行贷款风险覆盖,过高利率定价忽视了借款人利润率的约束,反而加剧了信用风险的积累。对借款人来讲,借款人失去贷款利率的约束,不再对借入资金所付出利息与投资回报之间进行对比,使得信贷资金处于无效配置中。失去双向约束的借贷交易行为造成了贷款市场的失灵,即便是这种失灵是市场的个别行为,但仍是信贷资金无效配置的表现形式。造成银行与借款人失去双向约束的根源是借款人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如果借款人资产负债率过高,借款人对于贷款交易会不计成本,因为高负债率会使借款人将投资收益以支付利息的形式几乎全部转移给银行,同时,也将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这时,银行似乎变成了借款人的股东,而也正是这种情况下,银行骑虎难下,为覆盖信用风险,银行会采取提升贷款利率,或者增加新的贷款支持,恶性循环使信贷资金交易及利率定价扭曲,资源配置失效。目前,这是贷款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存款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中的利率扭曲问题
存款市场的买者和卖者按照社会分工讲,其实都是属于资金供给端的一方,因为二者瓜分了贷款市场上资金供给者即:银行从借款人哪里所得到的利息收入。存款市场上买者是银行,而卖者则是广大的存款人。
第一、存款市场的特殊性。1、存款人的动机及决定因素。人们在取得货币收入后,首先要决定多少用于当期消费,多少用于未来消费。而用于未来消费的收入形成储蓄。储蓄存入银行形成银行存款;用于购买股票,委托理财等则形成直接投资,二者的关系:储蓄=存款+直接投资。直接投资与存款成反比关系。人们储蓄的动机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人们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考虑,比如:对未来收入水平的考虑,担心将来会收入少、开支大,未来生活水平降低;或者有大额购置的需求,如:购买交通工具,修建房屋,子女婚嫁费用等,基于这种考虑,人们会积攒存款。其次是赚取利息和分红,增加未来可支配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再次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勤俭节约,在收入分配理念上,先积累、后消费的意识较强。通过储蓄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储蓄的决定因素是什么:⑴收入水平。收入是决定储蓄行为的第一因素,储蓄是人们劳动收入满足当期消费或者说基本生活水平后而产生的结果,储蓄=收入-消费。⑵消费倾向。存款人对消费产品的趋向性,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消费意向的变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先使用消费倾向一词。消费倾向划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存款人即期消费占即期收入的比重。边际消费倾向是指人们消费增加支出占取得增加收入的比重,按照传统金融理论的观点,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的规律。从金融理论到实践检验,的确人们消费倾向决定了储蓄量的多少。⑶存款利率与分红率。利率和分红率是人们储蓄的重要原因,是每个人对储蓄收益的内在追求。利率体现了存款市场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利率的高低是确定的。而分红率是直接融资的产物,它是以存款利率为参照的,为便于存款市场的分析,这里我们假设,直接投资为零。那么,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决定人们储蓄水平的因素有三个,即:收入水平、消费倾向和存款利率。前两种因素来自于存款人自身,而后者表现了市场关系,即存款人与银行的关系,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倾向决定了储蓄量的多少,利率高低决定了存款人对储蓄形式的选择。储蓄的这种性质铸就了存款市场的特殊性。相对于前两个因素,为什么存款利率会引起管理者、市场各方的普遍关注,因为,存款利率是存款人与银行双方交易的产物,是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手段,是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以邢台农村信用社全辖为例,储蓄存款占全部负债的92.5%,各家银行提出的“存款立行”理念皆出于此。所以,利率表现在存款市场上,容易被人们所重视与关注。2、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前面我们提到,存款人和银行都属于资金供给端的一方,因此,二者在存款交易中所产生的利息来自于借款人,即来自于银行从借款人哪里所得到的利息收入,所以,存款市场的利率应在0<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区间。一般情况下,存款市场利率的上下限是在0---贷款利率的区间。由于存款种类不同,比如:按期限分为活期、定期,其市场利率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引入加权平均利率的概念,即0<存款加权平均利率<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区间。做出其曲线,在收入和消费倾向既定的情况下,它的曲线是一条正向向上的曲线,顶端接近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时,而逐步平行加权平均贷款利率。
第二、存款市场上的市场势力与市场失灵问题。按照市场经济学理论,市场势力是指在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或买者(或一小群卖者或买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这种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被称为市场势力①。市场势力可以使市场无效率。也就是说,由于没有充分竞争,会致使市场失灵。但是,由于存款市场的特殊性所决定存款市场的有效运行并不在充分竞争上,反而竞争会使市场处于失灵状态。第一种现象:因新银行机构加入引发竞争而导致的市场失灵。某一区域内已有若干家银行,现有银行在基本一致的利率水平上(剔除差异化产品的因素),吸收了现有的全部储蓄存款,这些储蓄也形成了现有银行的主要负债,但是,某一时期内,监管当局又在该区域内批准一家新设银行机构,新的银行并不被存款人所熟知或认知,为了生存和竞争,新的银行机构拿出的第一竞争手段就是以高出其它行现有利率水平来吸引存款人,以此来快速获得存款的增长。但是,新银行机构的存款增长很少部分来自于即期收入,因为每个人的即期收入是有限的,而绝大部分来自于存款人在其他原有银行的储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存款搬家”,原有银行金融机构为确保存款不下降,不得不提升利率应对竞争,但是,由于原机构存款额基数远远大于新机构,其加息结果是原有银行融资成本大幅提升,财务负担难以支撑。第二种现象:现有银行体系中,个别机构以提升利率为手段强化竞争所引发的市场失灵。在现有银行机构中,个别银行为解决经营上出现的问题,比如:存贷比例过高、流动性紧张、支付困难或者其他原因,往往以存款加息的方式增强吸储能力,而这种方式打破了各银行在存贷两个市场上的均衡,也打破了各银行在现有负债基础上资产配置的平衡,为保持市场的均衡和现有资产与负债的平衡,各银行不得不采取相同方式应对,由此形成区域内各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形:首先,由存款市场的特殊性所决定,储蓄的增长取决于收入和消费倾向,也表示说储蓄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收入和消费倾向一定时,利率决定了储蓄方式,即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储蓄产品,同时也包括存入那家银行。存款市场的特殊性与资源有限性是存款市场因竞争而引发失灵的根本原因。其次,储蓄是以银行为媒介转化为投资。存款是中小银行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银行吸收储蓄,然后将储蓄转化投资,以贷款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一过程也是银行将负债配置成资产的过程,负债一经转化为资产,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保持存款的稳定,这也是银行存款利率跟高不跟低的原因所在。再次,存款人将储蓄存入银行逐利是第一因素,他们并不关心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存款人只会比较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高低,择高而选之。如果银行采取提高利率方式竞争吸储,必然会造成银行间存款流动搬家,最后,导致区域内整个银行机构融资成本增加,致使存款市场机制失灵。
第三、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恶果。1、提升社会融资成本。银行作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媒介,一家银行依靠提升存款利率增强吸储竞争能力,则必然带来整个银行机构体系的成本增长,为消化上涨的成本,在贷款市场接受的情况下,银行会通过资金供给将多付成本转嫁给借款人,最终导致社会融资成本上升,影响整个经济运行。2、对中小银行带来财务风险,影响银行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主要还是依靠存贷利差作为盈利的主要来源,以邢台农村信用社为例,2018年度实现利润15.6亿元,其中,由存贷利差产生的利润占全部利润的70.5 %。如果存款成本上升,必然使盈利水平下降,特别是经济处于下行期时期,盈利水平下降,使得银行经营风险难以覆盖,进而影响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与发展。3、带来流动性紧张和支付危机,极易导致银行系统性风险。对于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来讲,储蓄存款是主要的负债来源,一般吸收的存款都会得到充分运用,以确保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如果出现存款流失必然会造成流动性紧张,处理不好可演变为支付危机,而支付危机又极具传染性,因此,存款市场失灵极易形成系统性风险。
二、完善中小银行利率定价内部管理机制
中小银行机构在定价过程中应秉承两条原则,一是以资本支撑资产增长的原则。二是以资产增长配置负债增加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科学、合理的做好定价工作。
(一)完善定价管理机构,为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中小银行机构要在董事会领导下,设立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负责根据发展战略及市场形势,审议并决定本行利率定价策略、规则、流程、内控制度及其他重大利率管理决策,定期研究本行利率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定价策略。二是利率政策管理委员会授权利率管理部门作为利率定价牵头部门,负责依据利率定价策略和规则,具体制订存、贷业务利率定价模式、管控办法,及时确定和发布存、贷款利率,按授权规定审批各业务条线超权限利率定价申请,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分析与后评价,同时,做好利率政策的宣传、解释、落实和反馈工作,收集、整理当地利率定价情况。三是存、贷款业务部门是利率的执行部门,负责利率定价的执行、实施、监测、分析和评价。同时,要及时向利率管理部门报告市场情况及同业动向,提出利率定价相关建议等。四是财会、科技、合规、审计等部门是利率定价的支持部门,分别负责提供利率定价所需的数据信息,开发和维护利率定价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对本行利率定价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并处理利率定价违规行为。
(二)以货币政策利率为参照,为利率定价奠定基础
基础利率是指以基准利率和市场收益率曲线为基础的利率定价。主要包括:央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公布的现行存款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Shibor利率;MLF利率; LPR报价利率等。一是中小银行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间,存款利率定价需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在此基础上进行浮动,浮动区间以市场价格为限,且符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委员会自律公约》和《存款利率市场自律规则》相关要求。二是将存款利率定价与Shibor利率和MLF利率挂钩,Shibor利率和MLF利率是中小银行机构存款加权利率的重要参考。三是贷款利率定价应与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挂钩。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点生成。最优质客户是指金融机构客户类型中银行内部评级最优类,风险、运营和资金成本较低的非金融类企业客户,贷款基础利率(LPR)报价是中小银行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照标准。
(三)以财务成本约束为条件,完善存款利率定价方法
一是存款利率定价的基本原则。1、有序竞争原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实施经营发展战略为基本要求,实现存款量价平衡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准确定位,有效防控风险,以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2、匹配性原则。经营管理存款的成本和所获取的收益是确定存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确保负债成本和资产收益相匹配,形成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良性互动。3、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存款产品的性质、金额、期限、区域以及客户综合贡献度等因素,在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差异化的存款利率定价。
二是存款利率定价的基本方法。
建立完善以存款内部指导利率、存款挂牌利率和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为内容的分层次定价体系,主要包括:
1以存款内部指导利率为基础进行定价。内部指导利率是指存款利率定价参照的一般上限水平。以农商行为例:农商行是以人民银行公布存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采取适度确定上浮比例的方式进行定价,用上浮加点方式来确定执行利率。如何理性确定上浮比例,需把握的原则为:存款利率定价应小于存款内部指导利率,指导利率为存款利率定价的上限。存款内部指导利率计算方法:
倒推法。测算本行存款资金运用的净收益率,扣除存款管理成本、存款保险费率等成本费用,并扣减目标利润率后,确定的存款上限利率。其定价公式为:
存款内部指导利率=存款资金运用净收益率-存款管理成本率-存款保险费率-目标利润率
其中,存款资金运用净收益率=(贷款收息率-税负成本率-坏账损失率)*存贷比例+存放央行及同业收益率*存放央行及同业比例+投资收益率*投资比例
贷款收息率结合本行历史数据及贷款执行利率趋势测算,税负成本率为应交税金及附加占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坏账损失率结合历史数据及预计未来贷款还款情况测算。存贷比例、存放央行及同业比例、投资比例等均为贷款、存放同业、投资等资金运用金额占存款的比例,各项资金运用权重根据本行实际资金运用情况设定,总比例之和不超过100%;
存款管理成本率=业务及管理费/存款平均余额,费用及存款金额参考历史数据测算。
存款保险费率按实际执行费率测算,目标利润率为目标利润占存款平均余额的比例,根据年度经营计划测算。
参照法。以Shibor利率或MLF利率为指导的存款利率定价,即:将Shibor利率和MLF利率作为存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随着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以市场价格和货币政策利率为基础FTP利率定价,会使存款利率定价既考虑市场竞争的需求,也兼顾存款成本的约束,因而会使存款利率定价更为理性。
2存款挂牌利率,是指本行对外公告的各类存款产品的利率水平,对普通客户的存款利率一般应照此执行。通过存款内部指导利率,充分考虑本行发展战略、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同业存款挂牌利率情况等因素,最终确定本行挂牌利率。
存款挂牌利率计算公式为:
存款挂牌利率=存款基准利率±战略调整点差±市场竞争调整点差。
战略调整点差、市场竞争调整点差根据自身战略及当地市场竞争情况确定。
3存款实际执行利率,是指与客户在存款合同中实际执行的利率水平。在存款挂牌利率基础上,根据客户综合贡献度、金额、地域等调整项,以及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行对客户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
存款实际执行利率计算公式为:
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挂牌利率±客户调整点差±金额调整点差±区域调整点差。
客户调整点差、金额调整点差和区域调整点差根据本行经营策略和当地市场情况确定。
(四)以成本、收益、风险为基础,完善贷款利率定价
一是贷款利率定价的基本原则。1、以双向约束机制为基础,实现收益与风险对称的原则。收益与风险对称就是要求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每笔业务的成本、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同时要兼顾市场竞争战略,使价格竞争建立在理性定价基础上。2、市场化、差别化的原则。细分市场,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使贷款利率定价管理适应市场需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依法合规的原则。贷款利率定价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同时,认真按照本行制度规定的程序和管理办法进行利率定价。
二是贷款定价的基本方法
1、成本加成模式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贷款运营费用+税务成本+风险溢价+目标利润(单位 %)
资金成本。银行为筹集贷款资金所发生的资金成本及相关费用。
贷款运营费用。又称“非资金性操作成本”,如: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调查、信用分析所发生的费用;抵押物鉴别、估价费用;贷款资料、文件的工本费、整理保管费用;信贷人员的工资、福利和津贴;专用器具和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风险补偿费。由于贷款的对象、期限、种类、保障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每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贷款定价中考虑的风险因素有:一是违约风险补偿费。违约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违约风险补偿费通过信用评级和历史统计数据得出。二是期限风险补偿费。贷款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大,借款人信用恶化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贷款期限越长,所要求的期限风险补偿费越高。
目标利润。为股东提供一定的资本收益率所必须的利润水平。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成本加成模式”下贷款保本利率及保利利率的计算公式:
 贷款保本利率=
 贷款保利利率=
“成本加成模式”属于“内向型”。它主要考虑银行自身的成本、费用和承担的风险。资金成本、贷款运营费用越高,贷款利率就越高。此种模式未考虑当前资金市场上的一般利率水平,因而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和贷款市场的萎缩。
“成本加成模式”,需要充分估计贷款的信用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精确地估计风险是较为困难,需要中小银行机构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并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风险评估人才。
2、LPR加点模式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风险加点(主要考虑客户信用风险,单位 %)。
优惠利率包含资金成本、贷款运营费用、目标利润。
优惠利率一般为本行评出的内部评级最优类,风险、运营和资金成本较低的最优客户利率定价。风险加点可以选择本行的LPR报价,也可以采取人民银行公布的LPR报价作为计价基础。选择某种利率为“基价”,为具有不同信用等级或风险程度的顾客确定不同水平的利差。
一般方式是在“基价”基础上“加点”,或乘上一个系数。上浮“加点”是指根据贷款种类、用途、贷款方式、期限来确定贷款风险系数,风险系数既包括信用风险,还应涵盖市场风险。根据风险系数来确定上浮“加点”的多少。
“基价加点”是“外向型”模式。它以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为出发点,寻求适合本行的贷款价格。通过这种模式制定出的贷款价格更贴近市场,从而更具竞争力。
“基价加点”模式应与“成本加成”模式相结合,即:在确定“风险加点”幅度时,应充分考虑中小银行机构的资金成本,这样既考虑市场价格,又兼顾了筹集资金的成本。
3、客户盈利分析模式
客户盈利分析模式主要针对大客户设置,对贷款进行定价时,主要考虑客户与本行的整体关系,即:应全面考虑客户与本行的各种业务往来成本和收益,因而也可称为“以银-客整体关系为基础的贷款定价模式”。
公式:来源于某客户的总收入≥为该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目标利润
鉴于贷款利息是中小银行机构的主要收益来源,公式可变为:
{贷款额×利率×期限×(1-税负成本率)}+{其他服务收入×(1-税负成本率)}≥为该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目标利润,可推导出
保本贷款利率=(总成本+目标利润-其他收入/贷款额*时间)*%
在上式中,收入中涉及税金及附加的应做计算扣除,求出的贷款利率为保本利率,如在此利率基础上“加点”,则可得到保利利率。
为客户提供服务发生的总成本。主要包括:
a资金成本。银行对客户提供贷款所需资金的成本。
b贷款费用。如信用调查费、项目评估费、抵押物的维护费用、贷款回收费用、贷款档案费、法律文书费、信贷人员薪金等。
c客户违约成本。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和平均违约率来确定。
d客户存款利息支出。银行对客户活期存款账户及定期存款账户支付的利息。
e账户管理成本。客户活期、定期存款账户的管理费用和操作费用,如提现、转账、存现、账户维持费用。
②来源于客户的除贷款利息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
a客户存款账户收入。客户将款项存入银行,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后,余额可用于同业存放、投资等,从而产生一定的收益。此种收入即为“客户存款账户收入”。可用“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率”来计算客户账户资金所产生的收益。在计算收益时,需将应缴纳税金及附加从中扣除。
b结算手续费收入。银行为客户办理结算所取得手续费收入。在计算结算手续费收入时,需将应缴纳的税金及附加从中扣除。
c其他服务费收入。银行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如代发工资、代理买卖外汇、保管箱业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这些收入按规定需要缴纳税金及附加,则应从有关收入中扣除。
目标利润
为银行股东大会要求提供的资本收益率所必须的利润水平。
目标利润=贷款的资本金支持率×本客户贷款额×资本的目标收益率=资本/贷款资产×本客户贷款额×资本的目标收益率
 “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体现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的贷款价格。采用这种模式,可能会得出富有竞争力的贷款价格。如:某客户经常保有大量的存款余额,且大部分结算业务也是在该行做,那么银行通过“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可能得出较低的贷款利率——这相当于通过优惠的贷款利率对客户“让利”。
以上三种模式,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可以混合使用。
三、强化中小银行利率定价外部约束机制
(一)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是实现信贷资金有效配置的关键所在,监管部门应强化银行机构准入管理,对于一个区域内,金融服务已经全面覆盖且不存在垄断经营的环境下,应审慎增批新的银行机构,要改变不切实际情况,盲目依靠增设机构,增强竞争力度,而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错误理念,克服经济理论上有关市场自由进入、退出的教条主义思想,以构建科学的金融体系为目标,确保金融有序竞争。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银行机构所面临的市场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当前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银行机构准入的管理,以防止形成银行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
(二)强化货币政策对中小银行利率定价引导机制
货币政策下的货币政策利率是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参照基础,加强对中小银行机构利率定价的传导引领机制建设,对于中小银行定价起着关键作用。一是强化央行货币政策利率对中小银行存贷利率定价的引导作用,放宽对其使用再贷款、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条件限制。央行不要将政策工具与贷款市场及贷款利率挂钩,而应与银行的资金来源并拢,使银行能够在向中央银行的负债中降低成本。以再贷款为例:目前,央行向农村信用社各法人机构提供的再贷款利率为1.75%,农村信用社按照央行条件要求,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4.75%,其利差约为300个BP,按道理讲,利差收益是可以的,就是说,比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产生的收益并不低,甚至是高于其收益,但是,各银行机构却对使用再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主要是央行提供的再贷款是有限的,其支持的借款人只是贷款市场上的个例,虽然资金有限,却搅动了整个市场利率。农村信用社吸收储蓄的成本在5%左右(加权平均利率+费用率),在高成本资金压力下,也就失去了使用再贷款的积极性,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也无从谈起。笔者认为:中央银行向中小银行机构提供的包括再贷款、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资金,应与各机构负债来源挂钩,例如,从人民银行融入资金应掌握在各项存款的适当比例以内,以比例控制融入资金额度。融入资金在使用上,由各银行法人机构自行确定,但是,要求融入资金的银行机构,其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融入前按比例下降,或者定向降低贷款市场利率,如定向中小微企业贷款都是可以的,这一做法会大大增强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二是优化中小银行资产配置,增强货币政策对中小银行利率定价的弹性作用。目前,中小银行的资产配置主要以贷款为主。资产配置多元化就是要在此基础上适当配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资产,目的是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提升银行对货币政策执行的敏感性,促使商业银行能够在人民银行放松或收紧银根的变化中,及时调整利率定价,确保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三)加强合格审慎评估体系建设、完善考核机制
中央银行为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发了《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旨在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促进银行强化财务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 使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如何才能达到目标。笔者认为:一是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维护存、贷市场的有序公平竞争。存、贷市场是最重要的资源要素市场,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领域,央行及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各项法规制度,规范银行市场行为,只有创建良好的市场客观环境,才能确保各银行机构建立完善的定价管理机制。二是强化银行机构的定价自律意识,定期对全部银行机构进行合格审慎评估。央行及监管部门不应只是对自愿参与的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同业自律评估,而应要求全部银行机构必须参加合格审慎评估,以确保各机构真正做到自律。三是完善合格审慎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真正发挥考核指标的约束激励作用。目前,合格审慎评估的指标包括财务约束、定价能力、定价行为和定价影响等 4 个方面共 14 项指标:但是财务约束指标较为弱化,主要缺乏针对存款市场无序竞争的约束,四项财务约束指标分别是:资产利润率、净息差、不良贷款率和成本收入比。其中:资产利润率和净息差完全可以通过同时提高存、贷款利率达到要求,但是,提升利率这一行为无形增加了社会融资成本,这与经济的良性发展是相背离的。成本收入比指标,由于其分子项为“业务及管理费”,而中小银行存款利息支出是业务及管理费支出的一部分,所以,该项指标也没有真正反映银行储蓄融资成本增长变化情况,笔者建议财务约束指标中增设“储蓄付息成本增长率”指标,储蓄付息成本增长率=本年付出利息/存款平均余额-上年同期付出利息/上年存款平均余额,通过付息成本变化指标,真实反映银行储蓄融资成本变化状况。四是完善合格审慎评估考核监督机制,强化评估工作。我们提倡自由的市场经济,希望靠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市场经济也是契约经济、法制经济,如同一个运动场上既要有运动员、也必须有裁判员和活动的组织者一样,央行及监管部门要加强间接融资市场的管理,强化完善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工作,要通过评估工作,衡量各银行机构利率定价行为是否符合市场竞争秩序要求,是否满足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要及时对不理性利率定价行为作出甄别,引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个别银行机构进行处罚,只有强化了评估工作,才能有效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市场效率。
参考资料:
经济学原理  美国曼昆著 梁小民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130页
 
 ( 作者单位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