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精准扶贫

脚踏泥土的背后

时间:2019-11-22 15:59:43 来源:中国农商行网 作者:张 盛
      我是一名90后,我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至今,这里的人们都在向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目标发起最后总攻。
      从2012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到今天,在这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更迭中,我不断在每一点滴的变化中感受着一个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是一名农村金融工作者,我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向祖国倾诉,倾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升腾着的变革热情以及来自偏远山村百姓内心无法抑制的满心深情。
      张玉会是贞丰县白层镇坝桥村兴农养殖场的当家女主人。2009年夏天,张玉会在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支持下,承包了600多亩荒山开始了她的高山养殖之路。
      一晃就是10年,农信社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如今的几百万元支持着张玉会的创业之路。从贵州省贞丰县老鹰山特色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到和几十户精准扶贫户签订了资金变股金的协议再到向附近的几百户精准贫困户发放近十万羽鸡苗。这一路,张玉会走得铿锵、干得踏实。而贵州省农信社把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落细,见证了山旮沓里飞出了“金凤凰”。
      万水千山纵横,岂惧风急雨翻。从温饱不足中来,到全面小康中去,这样的千年梦想正越来越清晰,回首贵州与祖国共成长的时光,我更加坚定的相信: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会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在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征程上,愿青山不负英雄志,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就在眼前。而张玉会也成了我们在支农扶农惠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农信的根也因为祖国的发展扎得更深,农信的路也因为百姓的期待而更加坚实。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麻山乡,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乱石旮沓地,牛马进不去,石缝种包谷,只够三月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经历着“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老百姓的金融知识更是匮乏到基本为零。有一次,一个中年大姐把养了好久的几头猪卖了给女儿交学费,当拿到银行来一存,发现全是假币。诸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农信人就把金融知识的课堂搬进村村寨寨,开起了“金融夜校”,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传递着金融知识、致富信息。
      “金融夜校”的创始人和发动者正是“全国最美乡村信贷员”贵州荔波农商银行员工潘永恶,他下决心要把金融知识教给农民,让他们不再吃亏。于是,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请村委会把老乡组织起来,拿起喇叭,义务给农民上起了“金融夜校”。他的这次尝试一炮打响,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来请他去上课。1000多个日日夜夜,数万公里的翻山越岭,他风雨无阻坚持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传递致富信息,家人不理解,累过、病倒过但从不放弃。他把群众当家人,用金融知识点亮了乡村的夜晚,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如今,“金融夜校”早已经在全省的每个角落推广开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话中我和潘永恶聊过,我说:“金融夜校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说,我和你讲一个故事吧:“有一次我骑摩托车下队,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道路湿滑,我一不小心,摔在了路边的沟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脚扭伤了,求助无门。终于我欣喜的看到一位老人家路过,可是他并没有停下来帮我,反而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滂沱的大雨之中我绝望极了。就在我努力往路上爬的时候,竟然有10多个人冒着大雨向我走来,抬我上车,送到医院。原来是那位老人家远远就看见了陷在泥坑里的我,急急忙忙回到村子,找来了这帮年轻人。看着浑身湿淋淋的他们,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听完这个故事,我百感交集,我想我们做的这些为的是什么,不就为了老百姓早日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就为了早日实现你我心中那个同步小康的梦。
      不论是我工作中所服务的诸如张玉会这样的客户,还是我身边的同事潘永恶,在农信,在每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坚守、年复一年的奋斗,让我深知:时间的意义,远不能用长度来衡量。这70年的发展变迁,让像我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新青年乘着祖国最和煦的春风,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旗增光、为梦想助力、为百姓谋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无愧于一代代青年人的时代篇章,与时代共命运、与祖国同呼吸。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