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基层风采

农信人的“纪念册”

记录安州农商银行最美农信人

时间:2020-08-31 15:07:30 来源: 作者: 闫 静
        时代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农信的历史在跌宕起伏中书写,一圈圈时光的年轮记录者风雨中砥砺前行的脚步,组成农信人一张张珍贵的“纪念册”。翻开纪念册,你会看到:
       精诚奉献之美——返聘骨干“尹主任”:1976年20岁的尹主任参加农信社工作,多年来因在基层各个岗位的锻炼积累及精益求精的用心实干,使他成为团队中的多面手,所以即便中干退居二线以后,大家依然亲切地叫他“尹主任”。2016年在他达到退休年龄时,他已在农信事业中整整投入了40个春秋。40年来,他所带的多位徒弟已是农信社的中干,是单位的中流砥柱。2016年,本该安享天伦之乐的尹主任,因为单位的需要,欣然接受返聘邀请,成为联社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办事员。而他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40年来勤勉负责的态度已经成为他的职业习惯,他总说“我既然来做这个事情,就要把它做好”,大家也总说“这事交给尹主任,我们放心”。
       勇挑重担之美——网点“内当家”戎大姐:她常常自嘲,自己是全行年纪最大的业务主管,可她从来没有放弃自我学习与提高,即便已经36年工龄,即便她即将退休。因为人员紧缺,年轻员工休产假等原因,她毅然担起网点“内当家”的职责,支行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各种数据统计报送、费用管理,她不懂就问,用心钻研,总能保质保量完成。百忙之中,她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却从未打折扣,来办事的客户中,她的“粉丝”有很多,业务忙时排队等她,不忙时就边办理边“摆龙门阵”,不经意间帮客户解决了困难或疏解了心结。同事们从未听过她抱怨什么,她常说农信社就是她的根,她的家!从十几岁到现在,看着农信社发展越来越好,看着客户生意越做越红火,她高兴、她满足。
          世代传承之美——农信“三代”小朱:他虽然已经成长为一名支行副行长,但客户们依然亲切唤他“小朱”。他的爷爷是农信人,爸爸妈妈是农信人,2011年大学毕业时,身边的好多同学都向往着诗和远方,而他却坚定地选择报考农信社。“可能从小就跟在奶奶身边,听着爷爷背包下乡的故事长大,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把自己当做了农信的一份子。”他说:“虽然我们已经从当年的‘草根金融’迈向现代化金融,正在全力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但祖辈、父辈们留下的“草根创业精神”、“背包精神”不能丢。作为一名信贷工作者,如何维护好同父老乡亲们的关系,如何利用现代化的电子银行、卡贷通等新科技产品为老百姓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如何控制好每一笔贷款的风险,是我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攻坚克难之美——扶贫“第一书记”李书记:他是乐兴支行行长,同时也是乐兴镇民生村的“第一书记”,工作几十年来,本就心系“三农”的他,在担任扶贫书记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其中,除了组织身边同事为困难农户插秧育苗,自掏腰包为困难农户购买鸡鸭幼崽来喂养,为贫困户购置简单家具、紧急生活用品等外,他更多的是引领单位有经验、懂政策的领导同事们一起调研,摸透当地的村情民意,研究脱贫致富方案,团结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谋出路......他说:“脱贫攻坚,我一直在路上......”



 
     图为 安州农商银行董事长王平、乐兴扶贫“第一书记”李福全到贫困户调研
      其实,在农信,无论是“尹主任”、“戎大姐”、“小朱”“李书记”,他们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代、一群群像他们一样的农信儿女,他们薪火相传,前辈开拓,后辈拓新,始终心系“三农”,用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和用心付出,诠释着“在农信、爱农信、干农信”的深刻内涵,同时也记录着农信人不忘初心,奋勇追梦的决心和毅力。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