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农商纵横 > 基层风采

269个红手印印证了深度贫困村的蝶变......

时间:2020-09-15 11:38:07 来源: 作者:

       7月15日,剑河农商银行收到一封来自剑河县久仰镇久丢村村民的感谢信,感谢信后是123位村民按有红手印的签名。原来,久丢村村民听说脱贫攻坚结束后,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红将返回原单位工作,村民们商讨决定给剑河农商银行写一封感谢信,并希望驻村第一书记杨光红留下来继续支持久丢村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这是剑河农商银行第二次收到久丢村村民按有红手印的信件,早在2017年12月28日,为了挽留剑河农商银行派驻久丢村的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刘瑞祥,村民们也向剑河农商银行写下按有146个红手印的申请书。

久丢村村民为挽留刘瑞祥写下按有146个红手印的申请书

        这两封信件269个红手印是对剑河农商银行派驻久丢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瑞祥、杨光红的赞扬,也是对剑河农商银行党建定点帮扶工作的认可,更是对省国资委党委、省联社党委驻村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的高度肯定。269个红手印同时也印证了这个深度贫困村的蝶变。
 
        久丢村位于剑河县久仰镇西南部,是深度贫困村,平均海拔980米,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耕地面积208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2016年以前,久丢村有农户242户955人,其中贫困户95户365人,贫困发生率38.22%。
 
     “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按照省国资委党委、省联社党委工作部署,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剑河农商银行选派社志办公室主任刘瑞祥到久丢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3月至今,剑河农商银选派安全保卫部员工杨光红到久丢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四年的驻村工作,两位驻村干部先后不断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推进住房改造、产业扶贫、技能培训、教育资助、安全饮水、信用工程、医疗养老保障等措施,实现了久丢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显著增加,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扶贫赞歌。截至2019年底,全村9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出列,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了9280元。

民生路:进门不沾烂泥巴

 

       久仰镇最高的山叫尖峰岭,尖峰岭下就是久丢坳,久丢村位于久丢坳上,山高坡陡,但久丢村民依然围着久丢坡建房居住。

久丢村林下黑木耳丰收场景

      2004年,久丢村就修建了进寨公路。据镇干部介绍,原来进村公路是45度的斜坡进寨,全程黄泥巴路,好多驾驶员从村里开车经过,脸上都冒着冷汗,因为公路狭窄坎高,稍不小心,连车带人都可能翻下几千米的山谷。

 

       要想富,先修路。剑河农商银行干部驻村后,首先发动村民扩建进村公路,转弯处加宽,路面铺上水泥路,在全体村民投工投劳和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下,穿梭于该村2.5公里的进村公路终于修建完成。如今,外来旅游的客人开车走在村寨中,原来那种畏惧感没了,好多客商来村里拉香猪和朝天椒,面对宽敞的进村硬化路,都会为驻村干部和村委竖起大姆指。

 

       进村主干道修好了,村两委紧接着谋划修建串户路,尽管一些村民离村寨很远,存在不想修硬化路的想法,但村委第一书记和村干采取“好事多磨”的土办法,做工作争资金,一次两次,硬是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条条小小的串户路由原来的泥巴路改造为水泥路,直通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

 

     “过去遇到雨天,进门都是踩到一脚泥,现在有了水泥硬化路,我们劳作归来,鞋底干干净净,家庭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村里的留守老人说。

思源水:时刻记住党恩情

 

        2015年,一场大火从寨脚烧到寨头。“当时就是没有水啊,整个村寨被烧得好惨!”谈起久丢村的水,好多老人和妇女都对那场大火造成的阴影铭刻于心。全村饮水就靠寨中心的一口古井,随着村寨的扩大,一口古井已无法供应村民平常的使用,为了水,很多村民到几公里外的溪沟中肩挑背驮,村民用水和村寨消防用水成为村民心中的最大期盼。

久丢村123位村民为感谢挽留杨光红而写的感谢信

       面对水源、资金,如何解决?久丢村支两委一班人开始谋划着。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对熟悉村寨周边有水源的地方开始探寻,另一方面,驻村第一书记拟定方案,向久仰镇政府报告,并主动深入剑河县水务局、剑河农商银行、县直各部门争取建设资金。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在群众自筹、政府支持和外来单位援助的情况下,引进外来资金达60多万元,终于从村寨5000米外的地方引来水源,修建4个饮水池和一个消防池,解决了村民用水和消防用水问题。
 
       如今,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甘冽的自来水。“还是共产党好,派干部、出政策,我们日常用水再也不发愁!”杨老汉拧开水龙头,一边洗菜一边高兴地说。

产业兴:足不出村能挣钱

 

       久丢村日照充沛,空气清新,加上村寨四周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植被,该村小香猪和朝天椒有着独到的特色,社会流传“到了久丢不品朝天椒,枉到世间活一回”的说法,因而该村的朝天椒也成为赠送朋友必备的礼品。尽管有着天然的特色,但黔货不出山,村民依然未能增收致富。
 
    “我们希望久丢村朝天椒走出大山,老百姓的辛勤汗水能真正结出幸福的果实。”为了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农商银行找准问题的结点,采取农户种植、农信社帮助销售的模式,每年定时到村里收购该村村民朝天椒,利用农商银行员工、县各部门单位食堂等渠道开展营销。3年来,共为村民销售朝天椒4000多斤,200多村民受益。
 
        为了让该村产业实现多元化,2019年8月,剑河农商银行派驻久丢村第一书记组织村委班子一伙人,分析村里资源优势,总结历年来农村产业成功事例,一拍即合地在村里推出林下种植黑木耳项目,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优先发动贫困户参与,为全村95户贫困户找到增收创收的产业。
 
      “2019年,我们林下种菌有80多亩,共种植53万元棒菌,每户贫困户获得6000元的分红,加上平常到菌场做工,每天获得100-300元的收入,有些贫困户收入近万元。”久丢村第一书记杨光红说。
 
      “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我们全家很开心。”杨正才,年前举家到广东从事建筑搬运工作,在一次搬运中出现事故患上病,从此不能做体力活。面对广东日常生活开支,只有回到家乡,恰逢遇到村里搞林下种菌,每天要招人浇水管理和摘菌,他和妻子商量后,夫妻两人都到菌场工作。现在,夫妻两人每天只要采集到100公斤,家庭日收入就达180多元,月收入近4500元。
 
       时下,随着林下种菌产业正处采集高峰期,村里留守妇女每天都集中菌场工作,运输、小香猪、中药材等产业也蓬勃发展,整个村寨出现产业兴旺局面。

信用甜:“借鸡生蛋”奔小康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作为剑河农商银行党建帮扶村,久仰支行金融夜校以常态化模式开到村里,在传授金融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帮助村民理清创业思路,在思想意识上提高“借鸡生蛋”原理。一方面,积极打造信用村。对全村农户开展建档评级工作,让每一个村民拥有5万元以上的信用贷款额度,在创业上“心中有粮做事不慌”,并围绕信用村创建目标,让村民享受15%的利息返回优惠,确保村民生产经营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村合作社与剑河县供销合作社合作,在自愿原则下让每户贫困户以5万元入股剑河县供销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4000元,增加贫困户创收渠道。

杨光红(右)指导贫困户采摘黑木耳

       三年来,剑河农商银行累计向该村101户农户发放贷款764.66万元,其中“特惠贷”73笔金额352.7万元,新增贷款无一笔不良。在剑河农商银行的精准帮扶下,许多村民跳出“小农业”走向“大农业”,富起来的村民不断发挥领头雁作用,接续带领其他村民共同致富。如今,放眼望去,久丢村村民们致富后新修的房屋美观大气,房前屋后精心种植的草木成荫,天井上停上了新购置的小汽车,甚至有一些村民进城购起了商品房,这片土地正上演着最真实的脱贫致富故事,寄托着无限希望。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刘瑞祥、杨光红两位同志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四年多的驻村工作,两位驻村干部用实际行动不断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全情投入帮扶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红手印”背后,更是浓浓的鱼水情,励人致远。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